用5G毫米波為手機無線充電!未來不用再擔心電量問題
2021-03-30 18:01:43 來源:風哥聊科技 點擊:532
【嗶哥嗶特導讀】可從5G的毫米波的信號中收取電磁波,并將其轉換成電能,來給手機電池充電的設備,這項技術的宣布等于是讓整個5G 網絡成為了一個大的無線充電系統。
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人們也越來越依賴于它,從而使得對手機電量的消耗也越來越快。此種情況下,各個廠家的各種快速充電技術紛紛浮上臺面,但是現在又有最新的無線充電技術到來了,它也許可以讓我們從此不再擔心設備電量的問題。
說起無線充電,大家會想到現階段的無線充電,它仍要依賴充電盤來充電,與真正的無線充電仍有很大的差別,根本就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手機放在口袋里,走到哪充到哪的效果。但是現在,更進一步長距離的無線充電功能正在持續的開發中! 近日就有研究團隊稱,通過5G的毫米波已經可以對手機進行遠距離的無線充電,未來一旦商品化將對智能手機的應用產生突破性的發展。
根據外媒報道,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近日剛剛宣布一項技術,利用3D 打印機打印出的一個如同撲克牌大小的整流天線,可從5G的毫米波的信號中收取電磁波,并將其轉換成電能,來給手機電池充電的設備,這項技術的宣布等于是讓整個5G 網絡成為了一個大的無線充電系統。
事實上,過去有許多團隊都在研究試圖擷取空中的無線電波,并將其中的電波轉換成電能,來對手持設備充電,這其中包括了電視、廣播以及WiFi信號等電波。 而事實也證明,有一部分在實驗室中可以為手持設備提供達到30% 的充電功能。 然而,現在的5G網絡廣為鋪設之后,也給長距離的無線充電提供了另一項的契機。 根據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指出,5G 網絡是為提供低延遲及大頻寬而設計, 因此,在使用5G 毫米波頻段時可提供前所未有的高輻射功率密度,這使得5G網絡可以提供長距離無線充電的功能,要大過過去任何一項系統。
只是,如果要收集5G 毫米波中的電磁波需要龐大的整流天線設備,并不適合用于手持設備上。 因此,研究團隊就采用了一種叫做Rotman 透鏡的方式,將其放置在天線的中央位置上。 其形狀很像星星的Rotman 透鏡,可以很容易地將電磁波從各個角度收集過來,并且集合成束狀的波形,加大其擷取的能力。 由于該天線可以利用3D 打印,而且具備可彎曲的功能,使得可通過各種角度擷取的情況下,其效能相比參考對象強出21倍。 雖然說,目前對5G毫米波擷取電量的能效稱不上非常強大,但是實驗結果顯示,天線能擷取到6微瓦的電力,這足以提供小型的傳感器或IoT設備驅動電力。
研究團隊表示,在現階段5G網絡積極布建的情況下,未來5G的應用將會無所不在,尤其是在都市地區,成千上萬的IoT系統將依賴5G網絡運行。 而通過相關的長距離無線充電,還可以免除更換這些大量設備電池的問題。 甚至,在未來產品更進一步改良優化的情況下,手持設備的耗電問題也將不再是我們考慮的重點,這也使得相關的廠商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成為未來5G 時代下另一項的巨大商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而發展共享無線充電就是為了更加利民,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手機續航的同時可以“釋放雙手”,無需隨身攜帶續航設備,隨放隨充,無需歸還自動結束。
無線充電器點對點的隔空充電距離可以達到數10厘米,可以運用到多種生活場景中,無需接觸設備,提高了安全性自由性以及靈活性。
無線充電的原理主要是基于電磁感應技術,該系統的工作方式類似于變壓器的電能變換原理,發射端與接收端可以等效成一組可分離變壓器。
目前市面上支持無線充電的設備,大多使用的都是電磁感應技術,通過磁場的無線磁路傳輸電力。無線充電器的設備里面都安裝了線圈,根據技術來實現隔空充電。
無線充電器在安全性、靈活性和通用性方面都有更好的體驗。非接觸式,一對多充電,大大地減少了因為頻繁插拔數據線而導致的接觸不良所引發的安全隱患。
在經歷過前幾年的“野蠻生長”后,無線充電行業產業鏈日益成熟,業內公司紛紛加碼投資,挺進這片“新藍海”。
第一時間獲取電子制造行業新鮮資訊和深度商業分析,請在微信公眾賬號中搜索“嗶哥嗶特商務網”或者“big-bit”,或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即可獲得嗶哥嗶特每日精華內容推送和最優搜索體驗,并參與活動!
發表評論